近期,美國商務部針對源自中國的渣罐產品(具體海關編碼為7309.00.0090)作出了反傾銷與反補貼的終裁,這一決定給中國的相關生產企業(y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根據裁定,中國生產商及出口商需承擔的反傾銷稅率竟躍升至294.43%,即便在扣除補貼因素后,實際需繳納的保證金也高達278.81%。同時,反補貼終裁亦認定中國多家主要企業(yè)的補貼率為統(tǒng)一的226.16%。
事件的回溯始于2025年1月21日,美國商務部正式發(fā)起了對中國渣罐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隨后,3月27日初步反補貼裁定公布;6月11日,反傾銷初裁結果也浮出水面。直至8月26日,美國商務部作出了最終裁定,確立了上述的高額稅率。這一系列行動不僅迅速且力度空前,遠超出了以往金屬制品案例中的常規(guī)裁定水平。
渣罐作為冶金行業(yè)中不可或缺的裝備,廣泛應用于鋼鐵生產和礦產加工領域。據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渣罐出口總額超過了6億美元,其中北美市場占據了約18%的重要份額。然而,此次終裁結果將直接導致中國渣罐出口美國的成本急劇攀升,價格競爭力遭受重創(chuàng),企業(yè)在美訂單面臨嚴峻挑戰(zhàn)。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行業(yè)內開始積極探討應對策略。其中,第三國轉口貿易成為備受關注的選項之一。土耳其因其完善的冶金產業(yè)鏈以及與歐美的貿易便利性,被視為潛在的轉口中心。與此同時,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憑借其豐富的港口資源和成熟的產地證操作經驗,也逐漸成為中國金屬設備類產品的轉口業(yè)務承接國。業(yè)內專家指出,合理的轉口安排不僅能有效分散關稅風險,還能在合規(guī)的前提下保持出口鏈條的順暢。
此次裁決不僅對中國渣罐出口造成了直接影響,更揭示了美國對中國金屬裝備類產品貿易壁壘不斷升級的趨勢。未來,類似冶金設備、建材等大宗品類可能面臨更為嚴格的審查。在此背景下,企業(yè)或將加速在土耳其、東南亞等地設立中轉及加工環(huán)節(jié),以應對潛在的貿易挑戰(zhàn)。
市場多元化也被視為應對當前困境的重要途徑。中東、非洲及拉美等新興市場對中國金屬裝備類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有望成為中國企業(yè)的新出口目的地。這些地區(qū)為中國企業(yè)提供了替代性市場的機遇,有助于緩解因美國市場受限而帶來的壓力。
美國對中國渣罐實施的高額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無疑給中國的相關企業(yè)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然而,在逆境中尋求突破,通過第三國轉口貿易和市場多元化等策略,中國企業(yè)仍有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足并取得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