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近期對特斯拉的評價極為嚴苛,不僅為其設定了一個極具羞辱性的目標價,還在研究報告中直言,特斯拉的品牌貶值速度在汽車史上堪稱罕見。這一評價無疑給特斯拉的股價雪上加霜。
今年以來,特斯拉的股價已經大幅下跌超過30%,成為美股科技“七巨頭”中表現最差的公司。盡管馬斯克一直努力將特斯拉塑造為一家前沿的人工智能企業(yè),但投資者們似乎更看重其汽車業(yè)務的表現。而在這方面,特斯拉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
特斯拉的銷量增長已經明顯放緩。根據特斯拉官方數據,2024年全年汽車交付量約為179萬輛,相比上一年微降1%,這是特斯拉自2015年以來首次出現交付量同比下滑。在中國市場,雖然特斯拉的銷量達到65.7萬輛,同比增長8.8%,但營收卻同比下降3.7%。這意味著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增長是依靠降價換來的,且增幅遠低于行業(yè)平均水平。
更為嚴峻的是,特斯拉的盈利能力也在持續(xù)下滑。其毛利率已連續(xù)三年下降,從2021年的29.3%降至2024年的18.4%。相比之下,與特斯拉營收規(guī)模相近的新能源車企比亞迪,在2024年的汽車業(yè)務毛利率仍保持在20%以上的健康水平。
特斯拉汽車銷量增長乏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產品已經太久沒有帶來驚喜。目前,特斯拉在售的僅有5款車型,其中Model 3和Model Y是銷量擔當,常年占據新車銷量的90%以上。然而,這兩款車型已經服役多年,且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特別是在中國市場,小鵬、比亞迪、蔚來等品牌都對準了特斯拉的市場,給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為了挽回在中國丟失的市場份額,特斯拉計劃在上海超級工廠生產一款“低成本Model Y”。這款車型內部代號為“E41”,采用簡化配置的方式實現快速開發(fā),預計將在2026年投產。然而,在中國廠商紛紛卷入配置競爭的背景下,特斯拉的減配降價策略無疑是一個極其冒險的行為。
除了新車型以外,特斯拉還對FSD(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寄予厚望。然而,FSD的訂閱率并不高,且在美國市場和中國市場都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在中國市場,FSD的表現被評價為“水土不服”,主要是因為特斯拉缺少本地數據,導致其在某些場景中經常出現違規(guī)操作。
特斯拉還要面對全球傳統(tǒng)車企的電動反攻。在美國市場,通用、福特、現代等傳統(tǒng)汽車廠商的純電車銷量幾乎都有顯著增長,特斯拉的市場份額正在被蠶食。在歐洲市場,特斯拉也面臨著德系車的圍剿,銷量大幅下滑。
在資本市場看來,特斯拉的市值泡沫還沒有擠干凈。瑞銀和摩根大通等投資機構紛紛下調其目標股價,其中摩根大通更是將目標價直接下調至120美元。這一連串的打擊讓特斯拉的股價雪上加霜,投資者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新能源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