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黃金首飾價格的持續(xù)攀升,逼近每克900元大關,不少年輕人發(fā)現(xiàn),心儀的黃金飾品已變得越來越難以負擔。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種名為“編繩黃金飾品”的新選擇悄然走紅,成為不少消費者的“平價替代”方案。
這種飾品以小巧的金珠為核心,搭配上精致的絲線編織,不僅滿足了年輕人追求個性化的需求,還巧妙地規(guī)避了傳統(tǒng)金飾高昂的價格。然而,當消費者滿懷期待地走進編繩店鋪時,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所謂的“平價替代”并不如想象中那般親民。
編繩店鋪往往扎堆在高端商場之中,店內(nèi)的黃金配件價格更是令人咋舌,是金店的5至8倍之多。這一變化讓不少消費者感到困惑,曾經(jīng)流行于市井、風靡于校園的編繩手藝,如今在黃金的加持下,竟逐漸演變成了令人望而卻步的“奢侈品”。
楊柳青便是其中一位感到不滿的消費者。去年8月,她想在生日時為自己購買一件黃金首飾作為禮物。當時,黃金大盤價約為570元,而周大福等品牌首飾店的金價則高達720元每克,加上工藝費,每克價格直逼900元。為了尋找更實惠的選擇,楊柳青走進了開在周大福旁邊的“編織鳥”編繩店。
在店內(nèi),她選中了一條重約1克的足金小魚飾品,搭配紅色細線。然而,結賬時她被告知,小金魚是一口價商品,打折后仍需1300元,編繩還需額外計費,總價超過1400元。這一價格讓楊柳青感到震驚,她原本以為編繩店會便宜不少,沒想到卻比傳統(tǒng)金店還要昂貴。
與楊柳青有相似經(jīng)歷的還有王小婷。過年期間,她根據(jù)DeepSeek的測算結果,得知自己“喜金、火”,適合佩戴紅編繩編織的黃金轉運珠。于是,她前往“編織鳥”選購。店員向她推薦了一款帶有5顆足金小轉運珠和曼陀羅結的編繩手鏈,稱每顆小轉運珠139元,買5顆就能免費送編繩,非常劃算。然而,王小婷憑借多年買金的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這些珠子重量極輕,網(wǎng)上價格遠低于店內(nèi)。
編繩首飾的昂貴不僅體現(xiàn)在黃金配件上,連編織費也堪稱高昂。當各大金店仍將免費編織作為周邊服務提供給消費者時,編繩店鋪已將“編織”作為主打業(yè)務,并開啟了比黃金工費更高的編織收費服務。在社交平臺上,關于編繩費用的吐槽屢見不鮮。
盡管價格不菲,編繩店鋪的生意卻依然紅火,部分品牌甚至還在不斷擴張。編繩首飾的流行與金價上漲密切相關。隨著黃金價格居高不下,消費者在購買金飾時更傾向于選擇小克重產(chǎn)品。耳釘、戒指等一口價金飾相比之下,按克重計算、可自由搭配編織的硬金配飾更受歡迎。
然而,編繩飾品初衷是降低首飾價格,為何如今卻讓許多消費者覺得“高攀不起”呢?這與編繩首飾的商業(yè)模式有關。由于編繩首飾多為黃金、玉器等貴重物品,編繩店鋪多開在商場的珠寶、黃金柜臺附近,面臨高昂的租金壓力。同時,主打手工編繩的店鋪需要員工現(xiàn)場編織,導致服務一個客戶的時間成本高昂。為保障手工從業(yè)者的收入,編繩店鋪只能收費昂貴。
編繩首飾行業(yè)雖蓬勃發(fā)展,但也面臨著諸多困境。由于門檻低,抄襲現(xiàn)象猖獗,同質(zhì)化競爭異常激烈。來自電商平臺的沖擊也讓從業(yè)者倍感壓力。消費者只需花費少量金錢,就能在網(wǎng)上購買到帶教學的材料包或機器編織的“半成品”。
面對這些挑戰(zhàn),編繩店鋪也在積極探索破局之路。一些品牌以“非遺”或設計創(chuàng)新為切入點,收取高于同行的服務費。同時,為了拓寬銷路、分攤成本,不斷擴張加盟成為這些品牌的必選之路。然而,飛速擴張也帶來了品牌管理問題,如免費換繩服務模糊不清、產(chǎn)品質(zhì)量參差不齊等。
盡管存在諸多弊端,高昂收費的編繩手工店的出現(xiàn),卻讓一些從業(yè)者看到了希望。他們認為,這至少說明有人愿意為手工買單,隨著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手工從業(yè)者也有望獲得更有尊嚴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