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市場迎來了一則來自摩根士丹利的重要研究報告,該報告聚焦于貴金屬市場的未來走勢,指出黃金與白銀正步入一個由多重積極因素驅動的上升周期。報告中詳細分析了美聯儲降息政策以及宏觀環(huán)境的變化如何影響貴金屬價格,并預測了兩者可能呈現的分化行情。
根據歷史數據分析,摩根士丹利指出,在美聯儲降息后,貴金屬通常會有顯著上漲的表現。具體而言,黃金在降息后的60天內平均漲幅可達到6%,最高時甚至達到14%;而白銀在同一時期內的平均漲幅則為4%。這一數據為當前貴金屬市場的走勢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從需求端來看,全球黃金ETF今年的增持量達到了約440噸,這一數字扭轉了過去四年中持續(xù)凈流出的態(tài)勢,顯示出機構資金對黃金配置需求的回升。與此同時,白銀ETF的持倉量也增加了1.27億盎司。然而,報告也提醒投資者,需要警惕投機性交易可能導致的白銀價格過度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印度第二季度珠寶需求創(chuàng)下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新低,但7月的黃金進口數據已經顯示出改善的跡象。印度當地商品服務稅(GST)的改革預期將提升消費能力,這可能為后續(xù)黃金需求的復蘇奠定基礎。
在價格預測方面,摩根士丹利將黃金的年底目標價設定為3800美元/盎司。這一預測的核心驅動因素包括美聯儲降息周期的持續(xù)推進、美元指數可能進一步走弱,以及新興市場珠寶消費的潛在復蘇。對于白銀,盡管分析師持謹慎態(tài)度,并將目標價設定為40.9美元/盎司,但太陽能電池板產量的穩(wěn)定與墨西哥礦產供應同比收縮7%之間的矛盾,暗示白銀價格存在超預期上漲的可能性。
報告還特別強調了黃金與美元之間的強負相關性,指出這是貴金屬定價的關鍵邏輯。如果美元指數繼續(xù)貶值,將直接有利于以美元計價的貴金屬。然而,報告也提醒投資者注意潛在的風險。例如,盡管印度的GST改革不直接惠及黃金白銀,但其他領域的稅收減免可能間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
總體來看,摩根士丹利的這份研究報告認為,在降息周期中,黃金的避險與抗通脹屬性將支撐其價格上行。而白銀則需要在工業(yè)需求與投機情緒之間找到平衡。因此,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美聯儲的政策動向、美元的走勢以及印度市場的消費復蘇信號,以便更好地把握貴金屬市場的結構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