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萌娃綜藝作為真人秀領域的一股清流,經歷了從巔峰到沉寂,再到逐漸回暖的曲折歷程。其中,兩大事件尤為引人注目:一是《爸爸去哪兒》的火爆播出,引領了全民吸娃熱潮;二是《爸爸當家第二季》中,來自新疆的萌娃馬立奧憑借與況三喜的溫馨互動,在短視頻平臺爆紅,成為“夢中情娃”。
九年前,一紙“限娃令”讓《爸爸去哪兒》等明星親子節(jié)目黯然離場,萌娃綜藝隨之陷入長時間的沉寂。盡管素人萌娃依舊可愛,但失去明星效應的加持,這一賽道難以再掀波瀾。然而,馬立奧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僵局,他的溫馨互動和育兒方式引發(fā)了全網熱議,也讓素人娃綜重新成為各大平臺的香餑餑。
近年來,娃綜市場迎來了新的春天。浙江衛(wèi)視的《我們的爸爸》、湖南衛(wèi)視的《爸爸當家第三季》等節(jié)目相繼熱播,甚至在音樂綜藝《17號音樂倉庫》和脫口秀節(jié)目《火星情報局第七季》中,也出現了帶娃元素。這些節(jié)目不僅展現了奶爸帶娃的溫馨畫面,也傳遞了新型育兒觀念。
政策導向是娃綜回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隨著國家育兒政策的調整,響應政策而生的娃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節(jié)目不僅營造了溫馨的家庭氛圍,也起到了帶頭示范作用。同時,奶爸帶娃成為了這波娃綜的主旋律,通過展現父親在育兒中的積極參與,糾偏了傳統育兒方式中父親缺位的現象。
在《爸爸當家第三季》中,四位因特殊職業(yè)長期與家人聚少離多的爸爸,通過節(jié)目展現了無微不至的“超級奶爸”形象。而《我們的爸爸》則開辟了“黑紅奶爸”的新鮮賽道,通過新手爸爸的帶娃“神”操作,反向傳遞了正確的養(yǎng)娃理念。這些節(jié)目中的萌娃們,如《我們的爸爸》中的佳佳和《爸爸當家第三季》中的八喜,都以其獨特的性格魅力吸引了大量關注。
然而,素人娃綜也面臨著來自短視頻平臺的強大競爭。近年來,短視頻平臺上涌現了大量網紅萌娃,如“瑤一瑤小肉包”、“朱秈秈”等,他們憑借可愛的形象和有趣的互動吸引了大量粉絲。面對這一挑戰(zhàn),素人娃綜需要發(fā)揮長綜藝的獨家優(yōu)勢,如強大的選角能力和明星效應。同時,節(jié)目也應增添更多娛樂元素,如邀請備受關注的明星子女或短視頻網紅萌娃參與,以提升節(jié)目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總的來說,萌娃綜藝在經歷沉寂后正逐漸回暖。政策導向、奶爸帶娃的主旋律以及長綜藝的獨家優(yōu)勢,都為娃綜市場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然而,面對短視頻平臺的競爭,素人娃綜仍需不斷創(chuàng)新和突破,以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