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商業(yè)版圖的不斷擴展與創(chuàng)新,東南亞與中國兩大市場正成為品牌與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在泰國,一系列大體量商業(yè)項目的涌現(xiàn),如暹羅天地ICONSIAM,以其獨特的水上集市概念及豪華品牌陣容,引領了商業(yè)創(chuàng)新的新潮流。Marché Thonglor的2300平米寵物友好公園,以及One Bangkok的多元化購物零售區(qū),更是將商業(yè)體驗提升至全新高度。
將目光轉向中國,大體量商業(yè)同樣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吸引力。深圳前海壹方城與成都萬象城在2023年分別迎來了4300萬人次與4000萬人次的客流量,銷售額也遙遙領先,彰顯了國內市場的蓬勃活力。面對日益增多的商場與品牌,中國商業(yè)的創(chuàng)新之路何在?新開的大體量商場又能否滿足消費者日益?zhèn)€性化的需求?
首先,品牌供應與投入的增多為商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zhàn)。知名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新形態(tài)門店層出不窮,如意大利時裝品牌CURIEL在北京國貿開設的CASA CURIEL蔻蕊之家,融合了零售、餐飲、文化體驗與社區(qū)互動,成為藝術與生活方式相結合的典范。運動戶外品牌如始祖鳥,也在上海開設了集展覽與售后于一體的“博物館”門店,探索產品零售、品牌溝通與用戶體驗之間的平衡。
與此同時,新進中國的小眾獨立品牌也為中國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法國時裝品牌American Vintage與Lemaire等,憑借其在海外積累的品牌認知度,迅速在中國市場開設多家門店,吸引了大量追求新鮮感的消費者。這些品牌與本土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共同拓展了中國這一復雜而充滿潛力的市場。
中國多品牌集團的崛起也為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雅戈爾集團、海瀾集團等通過收購海外品牌,加速布局中國市場,如Helly Hansen、UNDEFEATED、Kent & Curwen等品牌在中國多個城市開設門店,展現(xiàn)了多品牌矩陣的無限可能??焖俪砷L的中國新品牌也在各大商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如Random Piece、Sage Studio等,這些品牌通過線下渠道的拓展,逐漸贏得了市場的認可。
在商場供應增多的背景下,尋找潛力人群成為新的解題思路。越來越多的商業(yè)體選擇走出市中心,選址于非傳統(tǒng)商業(yè)區(qū),如上海浦東的金橋板塊。這里匯集了眾多優(yōu)質企業(yè)與高端人才,形成了強大的消費潛力。即將落地的PRISMA新嘉中心,作為浦東最大的商辦綜合體之一,以其超大體量、豐富業(yè)態(tài)、未來感與人文感相結合的建筑設計,以及服務于中產家庭的精細化運營理念,將為周邊居民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
新的消費者偏好、品牌構成與潛力區(qū)域選址,共同構成了中國商業(yè)創(chuàng)新的新篇章。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如何精準把握消費者需求,打造差異化的商業(yè)體驗,將成為決定商場成功與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