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本經濟逐漸回暖,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成功穿越經濟周期的日本食品企業(yè),它們不僅為日本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全球同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回顧歷史,19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裂,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崩潰,實體經濟陷入長期停滯。在這一背景下,日本GDP增長乏力,物價停滯不前,社會問題頻發(fā)。老齡化問題尤為嚴重,1994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比已達14%,2005年更是突破20%,進入超老齡化社會。面對這一系列挑戰(zhàn),日本實體經濟與制造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設備、勞務和債務過剩問題接踵而至,日本制造業(yè)經歷了長達十年的艱難出清。
然而,正是在這段艱難時期,日本食品飲料行業(yè)卻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強大韌性的百年企業(yè)。這些企業(yè)不僅在“失去的30年”中屹立不倒,而且在經濟復蘇后,業(yè)績和股價表現依然亮眼。其中,味之素與日冷兩大食品巨頭尤為引人注目。
味之素,這家以味精起家的企業(yè),如今已發(fā)展成為食品健康綜合集團。其創(chuàng)始人池田菊苗在1909年從海帶湯中提取出谷氨酸鈉,為現代調味品工業(yè)奠定了基礎。然而,味之素的發(fā)展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不斷向預制菜、電子絕緣物質ABF等領域拓展。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產品,在“以氨基酸為核心,致力于為人類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理念下,共同支撐起了味之素目前的輝煌。
在經濟下行的90年代,味之素也面臨著收入增長停滯、經營利潤率下滑、產能利用率不足等困境。為了應對這些挑戰(zhàn),味之素采取了三大戰(zhàn)略:重構、創(chuàng)新和出海。通過轉移過剩產能、進行產能升級、重金投入基礎研發(fā)以及加大歐美和東南亞市場的投入,味之素成功扭轉了局面,不僅穿越了經濟周期,還顯著提升了財務表現。
在創(chuàng)新方面,味之素緊跟消費趨勢變化,推出了多款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例如,針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健康需求,味之素推出了功能性食品和“藥妝”;針對女性工作比例上升帶來的便捷需求,味之素推出了速凍預制食品。味之素還憑借其強大的研發(fā)團隊,從簡單的食品進軍高附加值的健康食品領域,占據了全球40%的食品與制藥用氨基酸市場。
除了味之素,日冷也是一家值得關注的日本食品企業(yè)。日冷以預制菜品類第一的身份穩(wěn)居市場前列,被譽為“國民企業(yè)”。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日冷同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然而,日冷憑借其強大的成本管理能力和爆品打造能力,成功應對了這些挑戰(zhàn)。
日冷注重成本控制,通過優(yōu)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等方式降低成本。同時,日冷還注重產品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不斷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這些新產品不僅具有高品質和美味口感,還滿足了消費者對便捷性和健康性的需求。因此,日冷的產品在市場上深受消費者喜愛。
日冷還注重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通過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日冷在市場上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時,日冷還積極開展市場推廣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擴大銷售渠道和市場份額。
味之素和日冷等日本食品企業(yè)之所以能夠成功穿越經濟周期并在經濟復蘇后保持強勁發(fā)展勢頭,離不開它們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對創(chuàng)新的持續(xù)投入以及對成本管理的精細把控。這些成功經驗不僅為日本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全球同行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