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這個曾在中國內地市場風靡一時的美妝零售品牌,如今卻面臨著中年危機的挑戰(zhàn),成為了許多年輕人避之不及的地方。其店內充斥的中年女性美容顧問(BA)無處不在,使得想要逃避推銷的消費者幾乎無處可逃。
屈臣氏貨架上的產品,雖然琳瑯滿目、排列整齊,但大多數(shù)是老品牌,難以激起年輕人的購買興趣。在這個美妝博主飽和、新興品牌不斷涌現(xiàn)的時代,屈臣氏的陳舊感顯得格格不入。
2024年上半年,屈臣氏中國總營收同比下降23%,毛利潤暴跌67%。近三年來,其EBIT利潤率僅為個位數(shù),遠低于巔峰時期的20%以上。進入內地市場35年的屈臣氏,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許多年輕消費者表示,他們在屈臣氏購物時經常感到被導購追著跑。這種過度熱情的服務方式,讓一些心理承受力不強的顧客感到壓迫和不適。
屈臣氏曾嘗試通過轉變零售模式來應對市場變化,但效果不佳。其所謂的“O+O零售模式”仍然依賴導購的推銷,而且消費者在結賬時還需被追著加微信,導致體驗不佳。
回想1989年,屈臣氏內地第一家門店在北京開業(yè)時,憑借簡潔的裝修、多樣化的產品和貼身服務模式,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然而,如今擺放在屈臣氏貨架上的還是那些熟悉的品牌,對于追求成分和時尚的年輕人來說,已經失去了吸引力。
近年來,新興美妝品牌如橘朵、完美日記等在線上熱度頗高,但屈臣氏卻難以跟上市場腳步。高額的入駐費和扣點政策勸退了不少新興品牌,導致屈臣氏的品牌老化、定位模糊。
相比之下,HAYDON黑洞、KKV等新潮美妝集合店更受年輕人歡迎。艾媒咨詢數(shù)據顯示,中國化妝品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持續(xù)增長,但屈臣氏卻在2022年首次停下擴張腳步,并關閉了多家店鋪。
戰(zhàn)略上的滯后和錯位讓屈臣氏逐漸失去了市場活力。想要在變化中的市場重新奪回年輕人的心,屈臣氏需要擺脫中年形象,重新變得新潮起來。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屈臣氏需要盡快調整策略以應對挑戰(zhàn)。然而,能否成功轉型并重新贏得消費者的青睞,仍是一個未知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