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沉寂后,消費電子市場終于在2024年迎來了復蘇的曙光。智能手機和PC兩大品類在這一年里實現(xiàn)了不同幅度的增長,然而,在這場復蘇大戲中,人工智能(AI)的角色似乎并不如預期般耀眼。
據(jù)Canalys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了12.2億臺,同比增長7%,結束了連續(xù)兩年的下滑趨勢。PC市場也迎來了久違的增長,實現(xiàn)了3.8%的同比增幅。這一連串的數(shù)字背后,是各大廠商在AI硬件領域的持續(xù)投入和推陳出新。
2024年被眾多手機和PC廠商譽為“AI硬件元年”,各大品牌紛紛推出了以AI為賣點的旗艦產品。從蘋果的Apple Intelligence,到OPPO Find X8、vivo X200 Pro、小米15,再到榮耀Magic 7的“語音點咖啡”功能,AI成為了廠商們競相展示的技術亮點。
然而,盡管AI消費電子熱潮涌動,但其在推動市場復蘇方面的實際貢獻卻顯得有限。據(jù)TechInsights統(tǒng)計,2024年上半年手機市場復蘇的主要動力來自新興市場,尤其是中東部地區(qū)、拉丁美洲和亞太地區(qū)的入門機型銷量大增。而這些地區(qū)銷售的機型,往往并不具備廠商們大力宣傳的AI功能。
同樣,PC市場的表現(xiàn)也未能充分體現(xiàn)出AI的帶動作用。IDC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全球PC出貨量為2.63億臺,僅比2023年增長1%。英偉達CEO黃仁勛在CES上坦言,由于PC與AI生態(tài)系統(tǒng)適配的問題,AI PC的銷量并不理想。
消費電子廠商們之所以“死磕”AI,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無奈。自2022年以來,智能手機和PC市場相繼陷入寒冬,出貨量持續(xù)下滑。為了重新激活消費者的換機欲望,廠商們亟需找到新的賣點。AI的火爆,無疑為陷入困境的廠商們提供了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盡管各大廠商紛紛推出了AI消費電子產品,但消費者似乎并不愿意為此支付額外的溢價。Counterpoint的市場調查顯示,僅有19%的用戶愿意為AI智能手機支付額外費用。高昂的價格,加上AI功能并非消費者使用手機的唯一或主要需求,使得AI消費電子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并不高。
AI消費電子產品的優(yōu)勢在于將大模型從云端移植到終端產品上,減少延遲并保護用戶數(shù)據(jù)隱私。但這些優(yōu)勢在消費者心目中并不足以抵消其高昂的價格。多數(shù)對AI功能感興趣的用戶更傾向于通過下載App來使用相關功能,而不是購買專門的AI消費電子產品。
盡管如此,AI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xiàn)卻十分搶眼。蘋果發(fā)布Apple Intelligence后,股價大幅上漲,市值增長超過3000億美元。AI帶來的資本狂熱甚至掩蓋了iPhone在部分地區(qū)的銷量疲態(tài)。然而,如何將資本的追捧轉化成更廣泛的消費者追捧,仍是擺在各大消費電子廠商面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