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不斷演進,2025年被業(yè)界普遍認為是人工智能(AI)商業(yè)化落地的關鍵之年,特別是在智能手機行業(yè),競爭尤為激烈。蘋果公司的動態(tài)尤為引人注目,其CEO庫克曾透露,在那些已經(jīng)開放使用Apple Intelligence技術的國家,iPhone 16系列的銷量顯著增長。然而,在部分地區(qū)由于AI技術的未能應用,iPhone 16的銷量表現(xiàn)平平。
在2月20日iPhone 16e的發(fā)布會上,蘋果宣布了一個重要消息:將于4月推出支持包括簡體中文在內(nèi)的多語言版Apple Intelligence。此前,關于蘋果在國內(nèi)AI功能的合作伙伴,市場上流傳著多種猜測,最終,這一角色由阿里巴巴擔當。不過,有消息也稱百度或將參與開發(fā)圖像和文字處理的AI搜索功能,并提升中文版Siri的用戶體驗。
在國內(nèi)市場,主流手機品牌早已開始了AI領域的布局。在短短幾天內(nèi),華為、榮耀、vivo、OPPO、小米等廠商紛紛高調宣布接入了DeepSeek-R1。自去年AI手機概念逐漸升溫以來,幾乎所有主流手機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AI技術,試圖以此吸引消費者更換新機。
蘋果的國行AI能力即將落地,與此同時,國產(chǎn)手機廠商也在加速對DeepSeek的融合部署,這意味著在中國市場,手機廠商之間的AI大戰(zhàn)即將進入白熱化階段。
為了在中國大陸推出Apple Intelligence,蘋果曾與多家國內(nèi)廠商洽談合作,最終選擇了阿里巴巴。而傳言中的另一潛在合作伙伴百度,或將專注于開發(fā)AI搜索功能。與此同時,三星也宣布與智譜的Agentic GLM合作,在新手機Galaxy S25上搭載AI能力。對中國市場而言,蘋果找到合適的AI合作伙伴至關重要,這直接影響到其市場份額的波動。作為蘋果的第二大市場,中國在過去兩年中,蘋果的收入持續(xù)下滑,2025財年第一財季同比下降了11%。
相比之下,國內(nèi)手機廠商在AI領域的進展更為迅速。春節(jié)期間,DeepSeek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火爆,無疑為這些廠商增添了信心。DeepSeek大模型的優(yōu)勢在于能以較低的訓練成本實現(xiàn)高性能推理,并且其開源路線允許企業(yè)根據(jù)自身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
華為率先在鴻蒙系統(tǒng)的小藝App上架了DeepSeek-R1智能體測試版,并很快升級為正式版,還新增了“聯(lián)網(wǎng)搜索”功能。隨后,榮耀、vivo、OPPO、小米等廠商也相繼宣布接入DeepSeek。這些廠商旗下的智能助手,如YOYO、小布助手、超級小愛等,都將通過與DeepSeek的融合,提供更為智能的對話和服務。
在過去的一年里,各大手機廠商紛紛加速布局AI技術,推出了各自的AI大模型,如華為的“盤古大模型”、小米的“超級小愛”、vivo的“藍心大模型”、OPPO的“AndesGPT”、榮耀的“魔法大模型”等。這些大模型不僅提供了AI修圖、AI翻譯、自動字幕等功能,還提高了辦公效率。
DeepSeek的加入無疑將進一步提升這些功能的體驗。然而,對于用戶來說,下載DeepSeek APP也能體驗到大多數(shù)功能,手機廠商官宣接入DeepSeek并不具備獨特性。盡管如此,面對AI這一趨勢,沒有哪家手機廠商敢掉以輕心。畢竟,在長焦微距、超聲波指紋、四等邊全面屏等各種配置上,用戶已經(jīng)習慣了“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的標準。
AI的前景無疑是光明的。據(jù)Canalys預計,2024年AI手機的滲透率將達到17%,而2025年這一數(shù)字將進一步加速至32%。然而,這與其說是AI推動了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不如說是手機廠商在創(chuàng)新乏力的情況下,緊緊抓住的救命稻草。如今,新推出的機型幾乎都將AI能力作為重要宣傳點。
盡管DeepSeek帶來了全新的體驗,讓用戶感受到了AI的“思考”能力,但最終的評判標準還是要看用戶是否買賬。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產(chǎn)生疑問:下載DeepSeek等APP的體驗與AI手機本身有多大差距?AI的回答并非每次都準確,“幻覺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現(xiàn)階段并不容易回答。
而且,從數(shù)據(jù)上看,AI并沒有為智能手機帶來顯著的增量。在手機廠商密集發(fā)布AI旗艦機的2024年四季度,中國智能手機總出貨量同比增長5%,但這主要受益于備貨國補、年末促銷等原因,AI的作用并不明顯。2024年最暢銷的手機排行中,并無AI功能的iPhone 15系列,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即使DeepSeek大火,當前的AI賽道依然缺少殺手級的應用。在用戶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后,手機端AI功能的使用率可能會進一步下降。因此,即使DeepSeek為AI手機帶來了熱度,也并不能改變行業(yè)的整體趨勢。
AI手機無疑是智能手機今后的主賽道,但用戶對于AI的依賴程度還有待觀察。至少在當下,AI在結果的準確性上仍有不小的進步空間。例如AI修圖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莫名其妙的處理結果;指令交互上,AI也時常會出現(xiàn)理解偏差。即使DeepSeek以邏輯推理見長,但在內(nèi)容真實性辨別上并無顯著進步,“一本正經(jīng)地胡說八道”的幻覺現(xiàn)象仍然存在。
除了體驗上的問題,AI的安全性也需要引起重視。去年10月份,前榮耀CEO趙明在發(fā)布會現(xiàn)場展示了一項系統(tǒng)級的深度功能:僅用一句指令,手機就自動下單了2000杯咖啡。這種功能雖然吸引了眼球,但也引發(fā)了人們對于AI技術發(fā)展的擔憂。要實現(xiàn)系統(tǒng)級的AI操作,需要手機廠商與App廠商展開深度合作,打通三方數(shù)據(jù)和權限,并逐步打造一個龐大的AI生態(tài),同時確保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