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市場的風云變幻中,兩大巨頭會稽山與古越龍山的競爭愈發(fā)白熱化。近年來,會稽山憑借靈活的市場策略和堅定的高端化、年輕化路線,展現(xiàn)出了強勁的追趕勢頭。
最新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會稽山在2024年以16.31億元的營收和1.96億元的凈利潤,實現(xiàn)了雙位數(shù)增長,而古越龍山則以19.36億元的營收和2.06億元的凈利潤收尾,連續(xù)四年未能達成業(yè)績目標,凈利潤更是接近減半。這一對比,無疑讓“黃酒一哥”的寶座顯得不再穩(wěn)固。
步入“中建信時代”的會稽山,在2025年度全國經銷商大會上宣布了15%-20%的銷售增長目標,信心滿滿。反觀古越龍山,則低調地設定了6%的增長目標,兩者之間的差距顯而易見。
為了做大做強,兩家企業(yè)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漲價策略。古越龍山于4月1日宣布漲價,并于4月22日正式實施。然而,市場反饋卻顯得撲朔迷離,終端銷售的提振效應尚待觀察。
作為浙江紹興的黃酒雙雄,會稽山與古越龍山之間的競爭從未停歇。盡管會稽山的營收一直略低于古越龍山,但差距正在逐漸縮小。歸母凈利潤方面,雙方更是長期處于膠著狀態(tài),你追我趕,互不相讓。
從更長的時間軸來看,會稽山的整體增速表現(xiàn)更為亮眼。自2014年至2024年,會稽山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接近7%和6%,均高于古越龍山的4%和1%左右。
酒類分析師蔡學飛指出,古越龍山增速低于會稽山,可能與會稽山近年來加快產品結構升級、積極借助國潮趨勢推動品牌年輕化傳播以及轉型有關。同時,會稽山在電商等新渠道的布局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酒水行業(yè)研究者歐陽千里則認為,會稽山作為民企,風格更為靈活多變,而古越龍山作為國企,則顯得更為穩(wěn)重。這種風格上的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者在市場上的表現(xiàn)。
黃酒行業(yè)正面臨兩大難題:市場高度集中于江浙滬地區(qū),以及消費者對黃酒普遍存在低價認知。為了拓展增量市場,古越龍山早在2018年就定下了“高端化、年輕化、全球化、數(shù)字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然而,從實際執(zhí)行效果來看,成效并不顯著。
高端化方面,古越龍山推出了國釀1959、青花醉等高端產品,但終端反響平平。業(yè)內人士指出,黃酒賣不上價的核心原因在于品牌形象認知度較低,以及在商務宴請、禮品市場的存在感較低。
在推進全國化的進程中,古越龍山雖然依托品鑒館、慢酒館等向全國拓展銷售網絡,但大本營市場卻被會稽山拉開距離。2024年,在江浙滬地區(qū),古越龍山與會稽山的營收差距進一步擴大。
產品年輕化方面,盡管古越龍山和會稽山都推出了新品試圖破圈,但市場表現(xiàn)仍存在不確定性。從國民度來看,古越龍山在年輕人中的流量相對較弱。
在當前酒類總量持續(xù)萎縮、行業(yè)整體終端需求疲軟的大背景下,黃酒雙雄逆勢漲價能否真正提升品類價值并在終端市場落地?業(yè)內人士對此持謹慎態(tài)度。
部分酒商表示,盡管已經接到漲價通知,但店內還未漲價。在被問及是否有必要囤貨時,酒商的反應也相對平淡。蔡學飛認為,適當?shù)臐q價可以緩解黃酒企業(yè)的經營壓力并提升品牌價值,但前提是市場能夠接受這樣的產品定價且企業(yè)品牌能夠支撐相應的高溢價。
戰(zhàn)略定位專家詹軍豪則指出,當前整體消費市場處于疲軟狀態(tài),會稽山、古越龍山此時選擇漲價恐怕難落地。企業(yè)需考慮市場接受度與渠道反饋,謹慎權衡漲價利弊。
黃酒作為中國特有的酒種,歷史悠久、文化屬性強,具有利口性、健康性等特點。然而,黃酒仍然面臨著社交性不足、價值感不高等品類發(fā)展問題。因此,黃酒的價值提升更多的還是應該從品牌文化、黃酒品類的價值挖掘以及消費場景的引導方面入手。
漲價策略能否助力“黃酒一哥”穩(wěn)固市場地位、改善盈利狀況,仍需經受市場的進一步檢驗。在這場黃酒市場的爭奪戰(zhàn)中,誰將最終勝出,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