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甘肅省消費者協(xié)會披露了一則網絡保險強買強賣的典型案例。
今年8月,甘肅省消協(xié)接到消費者蔣先生投訴稱,自己于當日發(fā)現銀行卡被莫名扣去兩筆款項,分別為348.7元和316.4元。消費者對銀行未經本人授權和同意,就擅自扣款的行為非常生氣,遂到銀行查詢交易明細并要求退款。銀行工作人員通過查詢明細發(fā)現,其實兩筆款項分別被首信保險代理(廣東)有限公司,和元保保險經紀(北京)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通過支付寶平臺扣除。消費者當即訴至消協(xié)要求盡快追回扣款。
甘肅省消費者協(xié)會表示,保險公司在網絡銷售過程中,未經消費者允許,擅自為消費者投保并扣除消費者銀行卡金額,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消費者有權要求保險公司終止保險合同,退還已扣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案件中提到的元保保險經紀(北京)有限公司的母公司Yuanbao Inc.(以下簡稱“元保”),于今年9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擬于納斯達克上市。
三年虧損近20億
資料顯示,元保是一家開曼群島控股公司,通過VIE結構控制國內的互聯(lián)網保險中介平臺——元保保險經紀(北京)有限公司,該公司于2020 年正式上線運營。
也就是說,元保保險中介平臺上線僅4年就開始沖擊美股IPO。
元保官網顯示,公司曾于2021年完成近10億元C輪融資,由源碼資本領投,凱輝基金、山行資本、北極光創(chuàng)投、啟明創(chuàng)投、SIG 跟投,元啟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然而,在此后的三年時間里,并沒有公開信息顯示元保拿到新的一輪融資。
招股書顯示,2022年,元保融資活動提供的現金凈額為零;2023年,融資活動提供的現金凈額為1800萬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融資活動提供的現金凈額再次為零。
由此可以看出,近幾年元保想要從一級市場獲得融資并不容易。
從業(yè)績來看,2021年至2023年,元保分別實現營收3.85億元、8.50億元、20.4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18億元、-4.35億元和-3.33億元。三年總計虧損19.86億元。
到了2024年上半年,元保終于實現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1.75億元。上半年剛實現盈利,下半年9月就遞交招股說明書,可見新一輪融資對于元保的重要性。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元保連續(xù)三年沒有拿到大額融資,并且在虧損近20億的情況下,公司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卻在不斷增長。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和2023年末以及至2024年上半年末,元保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分別是3.74 億元人民幣、8.63億元人民幣和 13.15億元人民幣。
元保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主要通過經營活動和融資活動產生的現金為運營提供資金。也就是說,在融資幾近為零的情況下,公司就只能通過經營活動獲得資金。
可是元保在營收不斷增長的同時,公司支出也在不斷增長。2022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總運營成本分別是8.66億元、18.70億元、12.14億元。
另外,元保與客戶之間還存在應收賬款。公司2022年和2023年的應收賬款凈額分別是2.17億元,2.47億元。
在這種情況下,元保能夠保持公司資金正常周轉已經實屬不易,又如何能實現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大幅增長。
長期保險產品收入占比持續(xù)走低
從具體業(yè)務來看,元保主要為合作保險公司提供分銷服務和系統(tǒng)服務。
元保在招股書中指出,公司分銷服務目前不直接從保險消費者那里獲得收入,將合作保險公司視為客戶。合作伙伴保險公司向個人保險消費者簽發(fā)保單,并根據他們通過元保平臺購買保單收取保費的一定比例支付傭金。
而系統(tǒng)服務是指,根據服務合同中規(guī)定的條款向保險公司收費。例如,有效點擊保險產品廣告鏈接或有效響應保險公司對消費者行為洞察的要求。
此前,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對元保進行投訴。消費者認為元保保險以廣告鏈接一元保險的方式騙取點擊,在本人不知情情況下強制扣費并且次月自動扣費,完全不了解保單內容,要求退款強制消費的349.3元。
另外,還有消費者投訴,在老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保險,并且自動扣取費用。
不知上述情況是否屬于元保為合作保險公司提供的系統(tǒng)服務范疇。
實際上,元保雖然是一家保險經紀公司,但是公司大部分收入來自系統(tǒng)服務。
招股書顯示,2022年和2023年,元保來自保險分銷服務的收入分別為3.34億元人民幣和 7.12億元人民幣,分別占總收入的比例為39.3%和34.9%;公司提供系統(tǒng)服務產生的收入分別為 5.16億元和 13.21億元人民幣,分別占總收入的比例為60.6%和 64.5%。
在元保分銷服務中,來自短期保險產品的收入占比最大,2022年和2023年,元保來自短期保險產品分銷服務的收入占比分別是29.2%和24.7%。
值得注意的是,元保分銷服務中來自長期保險產品的收入持續(xù)減少。2022年至2023年,公司來自長期保險產品的分銷服務收入由4162萬元下降至2987萬元,占總收入比例由4.9%下降至1.5%,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該項收入占比下降至0.7%。
從元保支出來看,銷售和營銷費用占比最大。2022年和2023年,公司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分別是6.57億元和14.62億元,占總成本的比例分別是75.78%和78.18%。
招股書顯示,元保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主要包括為持續(xù)提升業(yè)務而發(fā)生的市場推廣及推廣費用,以及提供給銷售人員的工資、福利和激勵措施。為了擴大其覆蓋范圍,公司與第三方簽訂了網絡推廣合作協(xié)議,通過其流量渠道觸達潛在保險消費者,實現精準廣告投放。
也就是說,元保每年對外投放大量廣告以獲取流量,但是獲取的大部分都是短期用戶,購買的是短期保險產品,卻無法轉化為長期用戶,不知是否與公司的誘導點擊策略有關。
數據安全問題受關注
在元保向美國證監(jiān)會遞交招股書之前,中國證監(jiān)會曾要求公司補充材料。
公示顯示,證監(jiān)會要求元保公司補充說明的事項包括:說明公司股權架構設立的合規(guī)性;公司收集和存儲個人信息規(guī)模、數據收集使用情況,是否存在向第三方提供信息的情形,上市前后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的安排或措施;說明股權激勵計劃的合規(guī)性,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情形;說明境內運營實體元保福寧、木易健康經營合規(guī)性。
關于個人信息數據安全的情況,元保在其精準營銷策略中提到,公司在第三方媒體渠道上有效地推廣其保險產品。通過與這些第三方媒體渠道的商業(yè)合作以及對消費者習慣和偏好的深刻洞察,公司能夠瞄準更有可能被保險產品吸引的互聯(lián)網用戶。憑借對這些用戶資料的準確預測,公司隨后定制廣告材料以與每個目標用戶的特定興趣和需求產生共鳴。例如,父母可能會遇到專注于兒童保護的保險產品,白領工人可能會看到以全面保護為中心的產品,老年人可能會接觸到滿足其醫(yī)療保健需求的保險選擇。
元保指出,一旦用戶被引導到公司的平臺,公司就可以獲取和分析額外的用戶信息,包括事實數據和行為見解。
這意味著,用戶在使用元保平臺時,會將更多個人信息泄露給公司。公司赴美上市,數據安全問題值得關注。